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ITP病人常见问题ITP家园网店爱心义卖我要捐款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证

2012-7-16 23:11| 发布者: 孟桐妃| 查看: 2564| 评论: 1|原作者: 桐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证:
  据了解,以发热、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为临床特征的症候群称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播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起病,多数患者伴有乏力、纳差(cha)、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出血症状,绝大多患者临床测试室检查白血球不高或降低、 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尿蛋白阳性。
目前认为蜱可能是该病的传播媒介,蜱叮咬传播是可能的传播途径。


  
    据河南省疫控中心负责人8日向新华社记者介绍,自2007年5月首次出现疫情以来,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和报告245例疑似无形体病例,死亡2例,主要集中在信阳市商城、浉河区、光山和平桥区。 据了解,该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6-8月为发病高峰,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近两年在山东省、湖北省等省份也先后有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报道。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硬蜱叮咬人体而引起的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主要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病。   此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中国疾控中心和河南省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据了解,首次疫情出现在2007年5月,疫情发生后,河南省卫生厅先后印发《医疗机构无形体病例监测方案》《无形体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方案》和《无形体病例诊疗方案》等规范性文件,指导和规范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做好无形体病防治工作。2010年,此项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继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病例监测,及时发现类似疫情,并对相关诊疗、报告、采样、流行病学调查和院内感染控制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为进一步探明信阳蜱媒疾病的病因,2010年5月31日,根据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在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罗山县、新县、息县和光山县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工作,目前监测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由于无形体为新发传染病,各地医生对其临床表现及特点缺乏了解,为避免出现病例的误报及漏报情况,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0年4月、5月和6月分别派人到疫情发生的信阳开展督导,了解病例的发现及报告情况,同时要求基层严格按照病例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引用 残缺的美 2012-7-17 07:25
可怕的地球!

查看全部评论(1)

相关分类

QQ|提示: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及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 京ICP备11014792号-3

GMT+8, 2024-11-23 10:46 , Processed in 0.081878 second(s), 23 queries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