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家长必读手册
人民健康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科副主任医师马静瑶撰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科主任吴润晖教授审核)一、认识儿童ITP:什么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之一,简单来说,就是孩子的免疫系统"误伤"了自己的血小板。血小板是我们血液中负责止血的重要成分,当血小板数量减少时,孩子可能会出现皮肤瘀斑、鼻出血等症状。这种疾病在儿童中相当常见,每年大约每10万名儿童中有4-5例发病,远高于成人发病率。 儿童ITP与成人ITP有很大不同。大多数情况下,儿童ITP是急性发作的,通常在孩子感冒或其他病毒感染后2-6周内出现症状。值得欣慰的是,约70-80%的患儿在确诊后6-12个月内血小板计数会自行恢复正常,只有约20-30%的孩子会发展为病程超过1年的慢性ITP。这与成人ITP多为慢性病程形成鲜明对比,也是儿童ITP相对乐观的预后特点。 当孩子被怀疑患有ITP时,医生通常会询问以下情况: 近期是否有病毒感染(如感冒、腹泻等) 是否接种过疫苗(特别是麻腮风疫苗) 是否有不明原因的皮肤瘀斑或出血点 是否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等情况 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病情非常重要,建议家长在就诊前做好记录。同时,家长也不必过度自责——ITP的发生通常与家长的照顾无关,而是与孩子自身的免疫反应特点有关。 二、如何识别ITP:孩子可能出现哪些症状? ITP患儿的症状表现差异很大,有些孩子可能完全没有不适感,只是体检时偶然发现血小板减少;而有些孩子则可能出现明显的出血症状。了解这些症状表现,有助于家长及时发现问题并就医。 1.最常见的症状是皮肤出血表现,家长可以注意观察孩子身上是否出现: 针尖大小的红色或紫色出血点(医学上称为"瘀点"),多出现在下肢 大小不一的青紫色斑块(称为"瘀斑"),常出现在容易磕碰的部位如膝盖、小腿前侧 这些瘀点或瘀斑通常不痛不痒,按压不会褪色 2.黏膜出血也是常见表现,包括: 反复或难以止住的鼻出血 牙龈出血,尤其在刷牙后 口腔黏膜出现血泡 女孩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青春期女孩) 3.需要警惕的危险信号(虽然罕见但需立即就医): 黑色或柏油样大便(可能提示消化道出血) 呕吐物呈咖啡渣样或带血 尿液呈红色或茶色 持续头痛、呕吐或意识改变(可能提示颅内出血) 值得注意的是,血小板数量与出血严重程度并不完全成正比。有些孩子血小板极低却症状轻微,而有些孩子血小板不算太低却出血明显。因此,医生在决定是否需要治疗时,会更关注孩子的实际出血情况,而非单纯看血小板数值。 三、确诊疾病:医生如何判断孩子得了ITP? 当孩子出现可疑症状时,医生会通过一系列检查来确认是否为ITP。了解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家长减少焦虑,更好地配合医生的诊断。 1.基本检查通常包括: 血常规检查:这是最基础的检查,需要至少两次(间隔一周以上)显示血小板减少(<100×10⁹/L),而其他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基本正常 外周血涂片检查:医生会取一滴血在显微镜下观察,确认血小板确实减少且形态正常,排除其他血液病 2.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的情况: 如果孩子除了血小板减少还有其他异常(如贫血、白细胞异常、肝脾肿大等) 如果孩子对常规治疗反应不佳 医生怀疑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3.骨髓检查在儿童ITP诊断中并非必需,只有在以下情况才考虑: 临床表现不典型(如同时有其他血细胞异常) 准备使用激素治疗前(部分医院常规要求) 对治疗反应不佳,需要排除其他血液疾病 4.鉴别诊断是医生的重要工作,因为多种疾病都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如: 某些病毒感染(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 药物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决定需要做哪些检查来排除这些可能性。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详细的问诊、体检和基础血液检查,医生就能做出ITP的诊断。 四、治疗选择: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有哪些治疗方法? 儿童ITP的治疗原则与成人有很大不同,核心在于"不过度治疗"。因为大多数儿童ITP会自行好转,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出血症状,而非单纯提高血小板计数。 1.什么情况下需要治疗? 医生通常会根据以下因素决定是否开始治疗: 出血的严重程度:有明显黏膜出血或影响生活的出血需要治疗 血小板计数:一般血小板>30×10⁹/L且无出血症状可观察;<20×10⁹/L考虑治疗 孩子的活动情况:活泼好动的孩子可能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家长的心理承受能力:对血小板过低感到非常焦虑的家长,医生可能会适当放宽治疗指征 2.不需要立即治疗的情况: 仅有少量皮肤出血点(出血分级0-2级) 血小板>20-30×10⁹/L且无活动性出血 孩子一般情况良好,能避免剧烈活动 这种情况下,医生通常会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观察病情变化。 3.常用治疗方法介绍 (1)一线治疗(首选方案): 1)糖皮质激素: 作用:抑制异常免疫反应,减少血小板破坏 常用药物:泼尼松(强的松)、地塞米松 优点:价格便宜,口服方便 可能的副作用:食欲增加、体重增长、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短期使用通常可逆) 2)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 作用:快速阻断血小板破坏 优点:起效快(24-48小时),适合需要快速提升血小板的紧急情况 可能的副作用:头痛、发热、恶心等(通常短暂且可控制) 缺点:价格较贵,需要静脉输注 (2)二线治疗(一线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时考虑): 1)促血小板生成药物(如艾曲泊帕、阿伐曲泊帕): 作用:刺激骨髓产生更多血小板 优点:口服方便,副作用相对较少 注意事项: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部分药物需空腹服用 2)抗CD20单抗(如利妥昔单抗): 作用:清除产生抗体的B细胞 优点:部分孩子可获得较长期缓解 可能的副作用:输液反应、感染风险暂时增加 3)脾切除术: 由于儿童ITP自愈率高,脾切除在儿童中很少采用 仅考虑用于慢性难治性ITP(病程>1年)且出血严重影响生活的较大儿童 (3)紧急情况处理:当孩子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大量消化道出血)时,医生会采取紧急措施,可能包括: 1)血小板输注 2)大剂量激素冲击 3)大剂量IVIG冲击 4)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促血小板生成 5)抗纤溶药物治疗 五、日常护理:家长如何照顾ITP孩子? 确诊ITP后,除了医疗方面的治疗,家庭护理同样重要。合理的日常照顾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出血风险,维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1.活动与安全 (1)运动建议: 1)允许:散步、游泳、自行车(戴头盔)、轻度体育活动 2)避免:足球、篮球、滑板等容易碰撞的剧烈运动 3)血小板<50×10⁹/L时,避免可能有身体碰撞的运动 4)血小板<20×10⁹/L时,建议以安静活动为主 (2)安全防护 1)家中尖锐角落加装防撞条 2)选择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 3)避免使用牙签,可用牙线代替 4)使用电动剃须刀代替传统刮胡刀(青春期男孩) 5)避免便秘,必要时使用缓泻剂(排便用力可能增加出血风险) 2.饮食建议 (1)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充足摄入 (2)特别注意: 1)富含维生素K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有助于凝血功能 2)避免过硬、过烫或尖锐食物(如坚果、薯片)可能损伤口腔黏膜 3)血小板极低时,避免食用可能增加出血风险的食物/中药材(如过量的大蒜、生姜、三七等) (3)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1)服用艾曲泊帕、海曲泊帕时需空腹(餐前2小时或餐后4小时) 2)服用阿伐曲泊帕可与食物同服,以增加药物稳定性 3)长期使用激素的孩子需注意控制高糖、高盐食物摄入 3.出血观察与记录 (1)家长应学会观察和记录以下情况: 1)新出现的瘀点、瘀斑的数量和大小 2)鼻出血的频率和持续时间 3)牙龈出血情况 4)大便颜色(警惕黑便) 5)尿液颜色 6)女孩的月经量(青春期女孩) (2)建议准备一个"症状日记本",记录: 1)出血情况 2)用药时间和剂量 3)血小板检测结果 4)任何新出现的症状 4.心理支持:慢性ITP可能给孩子和家长带来心理压力,建议: 1)向孩子简单解释病情,避免制造恐惧 2)鼓励孩子表达感受,耐心倾听 3)不要过度限制孩子活动,在安全范围内允许正常社交 4)与其他ITP患儿家长交流经验 5)必要时寻求心理咨询 六、常见问题解答:家长最关心的10个问题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ITP患儿家长常有一些共同的疑问。以下是这些问题的简明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减少不必要的担忧。 1.ITP会传染吗? 不会。ITP不是传染病,不会通过接触传播给其他人。 2.ITP会遗传吗? 通常不会。原发性ITP是后天获得的,不是遗传病。 3.孩子能正常上学吗?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血小板>30×10⁹/L且无活动性出血时,可正常上学,只需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 4.需要忌口吗? 一般不需要特殊忌口,均衡饮食即可。血小板极低时可避免过硬、过热食物。 5.中医治疗有效吗? 部分中药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但缺乏高质量证据。如考虑中医治疗,请选择正规医院,并告知西医主治医生。 6.ITP会发展为白血病吗? 通常不会。ITP与白血病是两种发病机理完全不同的疾病。 7.孩子经常流鼻血怎么办? 保持镇静,让孩子坐直稍向前倾,捏住鼻翼10分钟。如频繁发生或难以止血,应就医。 8.需要复查多久? 新诊断ITP建议至少随访12个月;慢性ITP需长期定期复查,稳定后可3-6个月一次。 9.孩子能接种其他疫苗吗? 可以,但需在病情恢复并稳定后,根据当地政策和免疫状态选择合适时机安排接种。灭活疫苗通常更安全。 10.ITP能根治吗? 大多数儿童ITP可自愈;慢性ITP通过适当的管理,多数孩子也能正常生活。 七、长期管理:与ITP和平共处 1.定期随访计划 (1)新诊断/持续性ITP: 1)第1个月:每周复查血常规 2)第2-3个月:每2周一次 3)第4-6个月:每月一次 4)第6个月后:根据情况延长间隔 (2)慢性ITP: 1)病情稳定期:每3个月复查 2)调整治疗方案时:按医生要求增加频率 3)长期稳定者:可6个月复查一次 2.治疗目标的调整:随着对ITP认识的深入,治疗理念已从"提升血小板计数"转变为: (1)预防严重出血 (2)减少药物副作用 (3)保持良好生活质量 家长应理解,血小板数值的波动是ITP的特点,不必追求完全正常的血小板计数,只要孩子没有出血症状,能正常活动学习即可,如何治疗规划,请听从您孩子的主管医师。 3.过渡到成人医疗:对于青春期后仍患有ITP的孩子,需要在适当时候从儿科过渡到成人血液科。建议: (1)16-18岁开始准备过渡 (2)带孩子一起参加成人血液科的门诊,熟悉新医生 (3)帮助孩子学习自我管理疾病,如识别出血症状、记录症状等 4.家庭应急准备 (1)建议家中常备: 1)软毛牙刷、电动剃须刀等安全护理用品 2)冰袋(用于鼻出血时冷敷) 3)医生联系方式(包括急诊电话) 4)最近的能检测血常规的医疗机构信息 (2)同时,确保学校老师了解孩子的情况,知道如何应对可能的出血情况。 八、总结与展望 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虽然听起来令人担忧,但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的疾病。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希望帮助家长了解: 1.ITP的本质:是免疫系统暂时"误伤"血小板,不是恶性疾病,多数孩子会自行恢复。 2.治疗原则:不是所有ITP都需要治疗,医生会根据出血情况而非单纯血小板数值决定治疗方案。 3.日常生活:在适当防护下,ITP孩子可以拥有基本正常的生活,不应过度限制。 4.疫苗接种:ITP不是接种禁忌,合理接种对保护孩子健康很重要。 5.长期管理:慢性ITP需要定期随访,但随着医学进步,已有越来越多的安全有效治疗选择。 作为家长,您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 1.了解疾病的基本知识,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2.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最适合孩子的管理方案 3.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允许孩子尽可能正常地生活和成长 4.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避免因病造成心理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