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10-18 20:27 |
---|
签到天数: 48 天 [LV.5]常住居民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在血液疾病领域,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有时容易混淆,但它们实则是两种不同的病症,准确区分对后续治疗意义重大。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如何区分这两种疾病。
发病机制不同
- 再障:它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发病原因主要是自身免疫异常,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骨髓造血干细胞,导致造血干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异常,使得骨髓无法正常生产足够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比如,某些病毒感染后,身体的免疫系统被过度激活,就可能引发针对自身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免疫反应。
- MDS:这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主要特征是髓系细胞分化及发育异常,表现为无效造血、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转化。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异常,导致造血干细胞分化和增殖出现紊乱。例如,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影响造血干细胞正常分化为成熟血细胞的过程。
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 贫血症状:多为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且一般没有肝脾肿大现象。
- 感染表现:因白细胞减少,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容易发生感染,常见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等,感染症状相对较重,且难以控制。
- 出血倾向:由于血小板减少,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皮肤、黏膜出血,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牙龈出血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
- 贫血症状:部分患者为大细胞性贫血,症状表现与再障类似,但部分患者起病隐匿,贫血症状进展相对缓慢。
- 感染情况:虽然也有白细胞减少,但感染发生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在早期可能不如再障明显,不过随着病情进展,感染风险也会增加。
- 出血情况:出血症状相对较轻,常见皮肤瘀点、瘀斑,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当血小板严重减少时,也会出现较严重出血。同时,MDS 患者还可能出现一些再障没有的特殊表现,如部分患者会出现病态造血导致的特殊血细胞形态改变,这在血常规和骨髓涂片检查中可发现。
实验室检查结果不同
- 再障: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
- MDS:常表现为一系、两系或全血细胞减少,但是部分患者可出现红细胞体积增大,血小板形态异常等。
- 再障:骨髓穿刺显示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增多,如淋巴细胞、浆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均匀减少。
- MDS:骨髓穿刺表现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也可增生减低,有明显的病态造血,如红细胞系出现多核、核碎裂,粒细胞系出现颗粒过少或过多、核分叶异常,巨核细胞系出现小巨核细胞等。骨髓活检可见造血组织不均一,有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现象。
- MDS:约 40%-70% 的患者有染色体异常,如 5q-、7q-、+8 等,这些异常对于 MDS 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判断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综合分析,能够较为准确地区分再障和 MDS。如果怀疑患有血液疾病,一定要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以便明确诊断,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