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1-22 21:42 |
---|
签到天数: 26 天 [LV.4]偶尔看看III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周郁鸿国家级中西医结合名医工作室
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王 珺 邵科钉
一、药物性引起血小板减少
属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或称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一)分类
1、直接破坏血小板型
2、骨髓抑制型
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型
(二)直接破坏血小板型
1、致病药物:主要见于肝素。
2、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肝素治疗后6-12天。
3、治疗方针:
*以停用肝素为主;
*不主张输注血小板;
*替代抗凝治疗,如低分子肝素、类低分子肝素、去纤维蛋白剂蛇毒蛋白酶以及抗血小板制剂等。
(三)、骨髓抑制型
1、致病药物:
*在一定剂量下引起骨髓增生低下的药物:如抗肿瘤化疗药物、抗生素类药物、抗代谢类药物、苯类以及有机砷等;
*可引起骨髓再生障碍或增生低下的药物:氯霉素、苯妥英钠、抗甲状腺药物、抗糖尿病药、抗生素、磺胺类、保泰松、吲哚美辛、镇静剂、染发剂、氯苯那敏等;
*选择性抑制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药物:如乙醇、雌激素、氯噻嗪类、甲苯磺丁脲、利托菌素等。
2、临床表现
*一般先引起白细胞减少,然后血小板减少,最后全血细胞减少;
*临床上常有发热、咽痛、皮肤黏膜出血,重者可表现为内脏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等。
*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小板减少,骨髓检查可见有核细胞增生低下,巨核细胞减少,甚至缺如。
3、预防及治疗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少饮酒或不饮酒;
*处方类药物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用药;
*若出现骨髓抑制的情况应及时停药,并前往医院治疗。
*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归脾汤、桃红四物汤等(辨证分型)
(四)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型
1、致病药物
*解毒镇痛药:安替比林、阿司匹林、水杨酸钠等;
*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新生霉素等;
*安眠、镇静药:抗惊厥药,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等;
*磺胺衍生物:甲基黄丁脲、氯磺丙脲、二氮嗪等;
*金鸡钠生物碱:奎宁、奎尼丁等;
*其他如异烟肼、甲基多巴、汞利尿剂、百日咳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等。
2、临床表现
*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嗜睡、瘙痒等症状;
*可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衄、牙龈出血,口腔黏膜可发生血泡,严重者可有消化道出血及泌尿道出血,甚至颅内出血。
3、治疗方针(须医师指导下用药)
*及时停用一切药物或给予分子结构与原来药物无关的药物继续治疗;
*停药后短期内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可能促进血小板的回升;
*二硫丙醇、二硫丁二钠可用于重金属如金盐及砷剂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加快治病药物的排泄;
*全血交换疗法和丙种球蛋白可用于重症患者的治疗。
二、药物性引起白细胞减少
1、致病药物
*主要为甲亢治疗药物,抗菌药物,精神病治疗药物;
*降糖药物、抗雌激素药物以及中成药制剂、抗痛风药物也有可能导致白细胞减少;
*导致粒细胞缺乏的药物主要为甲亢治疗药物,抗痛风药物也占据一定比例。
*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两个时间段:用药1个月内和3个月后,而精神病治疗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较迟发。
2、临床表现:乏力、晕眩、眠差、抵抗力低
3、治疗方针(注重调护的重要性)
*正确把握用药指征。
*立即停药
*监测血象变化情况
*前往医院治疗
*日常康复治疗
4、调护指南
1)生活调理
*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慎重接触可能引起骨髓抑制的各种理化因素(放射性等);
* 避免过度劳累。
2)饮食调理
* 清淡而富于营养,忌肥甘厚腻,并慎食温补食物,如辛辣、虾蟹等发物;
*重视补益脾、肾、血之品,不宜进食生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