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救助管理办法-申请条件ITP病人常见问题招贤纳士
ITP家园网店爱心义卖我要捐款警惕药托-黑名单
查看: 1177|回复: 7

[儿童治疗] 治疗方案求助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4-11 16:3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上海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
我家女儿从出生到去年2013年5月份之前,一直比较健康,平时很少生病。这突如其来的病,让我们不知所措,开始我们相信我们应该是那70~80%,可以半年自愈的,可是反复的血小板低,让我们迷失了方向。这期间我们用过激素近一个月,停用激素时血小板还有208,可是3周后,血小板就降低到12,而且没有高烧,没有咳嗽,却有明显出血的地方。我们对激素产生了怀疑,难道我们要一直依靠激素么,那孩子的一辈子岂不就这样毁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们去看了中医,这期间血小板一直在100以上,让我们又看了希望,可是两个月之后,严重的咳嗽,又使血小板低到谷底,医生将丙球和激素同时用上,几天后血小板就升到了418。我们绝望了,难道我们就一直要这么反复下去么,后来我们在网上看到了杨仁池医生,杨医生说不用治疗,一年后可以自愈。看着杨医生,那么认真地对待每一位病患,那么坚定的判断,我们坚信了杨医生的结论。到2014年6月底,我们都太太平平地过了偶尔咳嗽这种小病,但是在7月9号,高烧2天后,血小板就掉到22,可是我们还是挺着没用激素,只是吃了阿奇霉素治疗支气管炎的药,然后一直观察着宝贝的情况,不要有磕碰,几天后退烧了,咳嗽也好很多。可是我们从发病,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难道我们发展成为慢性的,成为那小概率的小朋友了???

上周末,我们发现孩子脸上有小的出血点,不好的预感再次笼罩我们,验血显示血小板18,伴有明显病毒感染。四年了,我们一直挺着,没有用药物,这次在儿童医院要求输了丙球两天,每次10G,输丙球后第一天血小板升到42,第二天72,现在医生要求继续激素巩固,好纠结啊

周医生,能帮忙看看报告,给个意见么?

163756guzgxbpxaugugtu3.jpg
163757m8p16fx9s65f1yn9.jpg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17: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周医生我们这是慢性的了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9-6 10: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7-5-1 04:38: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骨髓没有什么特殊的。同意杨仁池主任的意见。随着孩子免疫系统的逐步完善,大多数都会自愈。目前的治疗目的是减少因为血小板减少导致严重出血的风险。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1:24: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周医生,这是我们的出院小结,输了两天的丙球后,检查的病毒抗体,这是不是就不准了?我们的病会不会和EB病毒有关?
    113021shssff8yoidg2aya.jpg
    113021qy95yj4wubyz2yfz.jpg
    113021or1dj2vjp8x2zj1n.jpg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9-6 10: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7-5-2 14: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昆明
    输注丙球确实会对一些结果有影响。EB病毒如果定性阳性,还得做定量检测看滴度,高滴度的才有意义。你孩子目前的病程还是符合ITP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7-5-2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
    谢谢周医生百忙中,这么快的回复。上海儿童医院的医生也是这样说的,不过他们还是建议激素巩固。以前我们的激素吃了一共一个月,他们认为当时吃的太少了,请问,我们有必要再用激素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9-6 10:47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7-6-8 06:5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美国
    不建议儿童长期使用激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提示: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及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血小板家园 ( 京ICP备11014792号-3

    GMT+8, 2025-4-25 10:12 , Processed in 0.049834 second(s), 3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