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救助管理办法-申请条件ITP病人常见问题招贤纳士
ITP家园网店爱心义卖我要捐款警惕药托-黑名单
查看: 5999|回复: 6

[ITP诊断和检查化验] 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及相关临床意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16 21:15
  • 签到天数: 5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5-8-3 12: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甘肃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尘缘 于 2015-8-3 12:20 编辑

    一、抗核抗体筛查(ANA+dsDNA),荧光法:
    含: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ANA)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疗过程中的地位无可替代。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是检测ANA最重要的方法,被认为是ANA检测的金标准。
    抗着丝点抗体(CENP B):适应症,局限型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 综合征)。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 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 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化症和末端血管扩张)相关。阳性发生率为70-90%。
    抗双链DNA(dsDNA)抗体:抗dsDNA 抗体几乎仅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及播散性红斑狼疮,因所用的实验方法与疾病活动度不同,抗dsDNA 抗体的阳性率为20-90%。抗dsDNA抗体有时也会在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者感染性疾病中检出,甚至在极少的情况下出现在临床健康人中。后者85%的人在初次检出抗dsDNA 抗体的5年内发展成SLE 患者。然而,即使没有检出抗dsDNA 抗体,也不能完全排除SLE 的可能性。
    二、抗核抗体谱(14项),印迹法:
    适应症:
    夏普综合征(MCTD),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多肌炎/皮肌炎、重叠综合征、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结果判读:
    根据抗原带着色的深浅,可将结果分为阴性、临界阳性和阳性。

    抗原带着色的深浅结果
    无色阴性
    着色非常弱临界阳性
    着色中到较强阳性
    着色与质控带强度相同强阳性

    含:抗U1-nRNP抗体(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为95-100 %,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n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抗史密斯抗体):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抗干燥综合症抗原A抗体):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
    抗SS-B抗体(抗干燥综合症抗原B抗体):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抗硬皮病70抗体):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抗PM-Scl抗体:在50-70%的重叠综合征患者中可检出这些抗体,在这些患者中可合并出现多肌炎(PM)、皮肌炎(DM)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Scl)。抗PM-Scl抗体在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中的阳性率为3%,在多肌炎和皮肌炎中的阳性率为8%。
    抗Jo-1抗体: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B蛋白抗体: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
    抗dsDNA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除抗Sm抗体外,抗dsDNA抗体也可作为该病的一个血清学指标,阳性率为40-90%。
    抗组蛋白抗体:抗一种或几种组蛋白抗体或抗H2A-H2B复合物抗体在药物(普鲁卡因胺、肼酞嗪以及其它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中比较常见(阳性率为95%)。另外,在30-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15-50%的类风湿性关节患者中也可检出抗组蛋白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
    抗M2抗体(抗线粒体抗体M2型):高滴度的抗M2抗体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标志。另外,在其它慢性肝脏疾病(30%)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7-25%)中也可检出抗M2抗体,但主要为低滴度。抗M2抗体阳性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患者,很可能临床重叠有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抗PCNA抗体(抗增殖性细胞核抗原抗体):抗PC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其阳性率仅为3%。
    抗核小体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对SLE的特异性几乎为100%。
    抗Ro-52抗体:由于抗Ro-52抗体可在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出现,因而单独的抗Ro-52抗体阳性不应判断为抗SS-A抗体阳性或作为SLE及干燥综合征的特异性指标。
    三、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谱(4项):
    适应症:韦格纳肉芽肿、显微多动脉炎
    临床意义:血清学检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韦格纳肉芽肿、急性进行性肾小球肾炎、多动脉炎、溃疡性结肠炎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可用多种方法检测ANCA,其中以乙醇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ANCA 的标准方法,用此方法至少可区分出两种ANCA 的荧光模型:粒细胞胞浆颗粒型荧光(cANCA:胞浆型,见于韦格纳肉芽肿)和围绕核周的平滑的或细颗粒型荧光(pANCA,核周型)。cANCA 的主要靶抗原为蛋白酶3;目前所发现的pANCA的靶抗原有乳铁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溶菌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
    方法学:间接免疫荧光法是检测所有抗粒细胞抗体的筛查实验,但是它不能区分ANCA 相应的靶抗原。要区分ANCA 的靶抗原,可用纯化的特异性蛋白为基质的方法。偶尔发现间接免疫荧光法pANCA 阳性的血清不与上述任何一种抗原反应,这是因为还存在一些其它未知的ANCA 靶抗原。
    含:抗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粒细胞胞浆颗粒型荧光(cANCA:胞浆型,见于韦格纳肉芽肿), cANCA 的主要靶抗原为蛋白酶3。
    抗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围绕核周的平滑的或细颗粒型荧光(pANCA,核周型), 目前所发现的pANCA 的靶抗原有乳铁蛋白、髓过氧化物酶、弹性蛋白酶、组织蛋白酶G、溶菌酶和β-葡萄糖醛酸酶。在溃疡性结肠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其它疾病中也可检出pANCA。这些抗体的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以外的抗原。
    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抗体:抗MPO抗体阳性提示有急性、危及生命的疾病(多微血管炎、Churg-Strauss综合症和多动脉炎)。所以对急诊病例应立即进行pANCA和cANCA的血清学检测。肾肺综合症病人抗MPO抗体阳性率为30-40 %。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罕见抗MPO抗体阳性。
    抗蛋白酶3(PR3)抗体: 抗PR3抗体是韦格纳氏肉芽肿特异性抗体,韦格纳氏肉芽肿是一种主要累及鼻咽、肺和肾等脏器的慢性肉芽肿疾病。在疾病活动期,cANCA阳性率可高达90 %以上,在缓解期为30-40 %。抗体滴度和疾病的临床活动性相关。个别病例可通过检测该抗体区分复发和因使用过量免疫抑制剂而导致的败血综合症。
    四、类风湿组合:含:抗O、抗类风湿因子、抗C反应蛋白、抗CCP抗体
    RA早期诊断的标记性抗体——抗CCP抗体检测的价值与应用



    早期诊断RA,远离关节畸形与功能丧失,我们需要得到及早、准确、客观的提示信息。高特异性、高敏感性、可在疾病早期出现的抗体的检测是首选。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自2000年被发现以来,在成功应用中逐步发展成为早期诊断RA的首选检测指标。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检测能够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并被写入最新的RA诊断标准,与目前国内常规使用的类风湿因子(RF)相比有非常显著的优势:

    早期出现抗CCP抗体可以在患者首次出现临床症状前最早10年被检测到,且越是临近出现临床症状时该患病群体的阳性检出率越高(首次出现临床症状时达78%)
    高特异性对RA特异性大于97%,在非骨侵蚀进展的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中几乎不存在,相比之下,RF特异性非常不理想。RF在其他风湿性疾病、结核及病毒性肝炎、冷球蛋白血症患者甚至正常的老年人中也较高的阳性检出
    高敏感性第二代的抗CCP抗体(CCP2)检测对RA的敏感性大于80%,可在24%-69%的RF阴性的RA患者中检出。与RF联合检测在保证高特异性(大于97%)的同时能进一步提高对RA的敏感性
    提示预后抗CCP抗体阳性强烈提示RA,且预示患者更易发生不可逆的骨侵蚀致残,强烈提示预后不良


    抗CCP抗体的检测在RA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及治疗指导中具备的明确临床意义为临床医生及早地发现并治疗RA提供了重要参考。2009年新的RA诊断标准明确了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作为血清学的评分依据,令抗CCP抗体联合RF检测成为RA血清学检测的首选。新标准判定可能发展为持续性或破坏性关节炎者归为RA,将排除其他疾病的患者采用评分制进行评分,评分≥6分的患者归为RA。评分以关节受累情况、血清学、滑膜炎病程、急性时相反应四个条件展开,评分细则如下表:

    关节受累情况(0-5
    RF或抗CCP抗体低滴度(+)2
    1个大关节0RF或抗CCP抗体高滴度(++)3
    2-10个中大关节1滑膜炎病程(0-1
    1-3个小关节2≤6周0
    4-10个小关节3>6周1
    >10个关节(至少1个小关节)5急性时相反应(0-1
    血清学(0-3
    CRP和ESR正常0
    RF和抗CCP抗体均(-)0CRP或ESR升高1

    注:关节受累情况加其他条件中的任何项,依据评分表评分≥6分则提示为确定的RA !
    尽早发现并战胜类风湿关节炎,除了依赖风湿病专科,能遇到早期风湿患者的其他相关科室(骨科,其他内科等科室)的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专业区别,类风湿常被认为是风湿科的诊疗范畴,其实存在大量的早期风湿患者出现关节疼痛或不明原因发热、乏力等症状时先被分诊到骨科或是其他内科就诊,而这些患者更需要非风湿专科医生利用科学的方法及早地判别。因此,建议对疑似患者尽早进行抗CCP抗体检测或抗CCP抗体与RF联合检测。同时在开化验单时选择:类风湿检查系列(含:抗O、抗类风湿因子、抗C反应蛋白、抗CCP抗体)。
    五、自身抗体谱筛查(9项):
    含:抗核抗体(ANA):ANA传统定义是指针对真核细胞核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随着人们对抗核抗体认识的深入,发现了很多针对细胞浆成分的抗体,这些细胞浆成分的抗体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而,ANA的现代定义已不再局限于细胞核内,而扩展到整个细胞,是指针对核酸和核蛋白抗体的总称。其靶抗原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细胞周期蛋白等全部细胞成分。
    ANA可见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风湿性疾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鉴别诊断、病情判断的重要依据。在某些自身免疫病(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慢性甲状腺炎等)中ANA也可出现阳性。在一些健康人中也能检测到阳性反应,特别是老年人中出现低滴度的ANA。目前,ANA检测成为临床上一个极具重要的检查项目,ANA阳性常提示可能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滴度越高,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越大。
    抗骨骼肌抗体:抗骨骼肌抗体常见于年龄较大的(>60岁)的重症肌无力患者(55%)及成年发病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0%)。同时患有重症肌无力及胸腺瘤的患者其抗体阳性率可达80%-90%,该抗体对重症肌无力患者是否并发有胸腺瘤提供的诊断信息是敏感而特异的。个别正常人可检测到该抗体,但滴度较低,多为IgM型,且常与抗心肌抗体有交叉反应。
    抗平滑肌抗体(ASMA)ASMA是非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并且它们直接针对肌动蛋白和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成分(波形蛋白,微管蛋白,骨架蛋白);ASMA为自身免疫性肝炎I型(AIH-1)的血清学标志抗体,超过80%的AIH-1患者可检出该抗体。肌动蛋白F-actin是目前已知的AIH相关的唯一ASMA靶抗原。
    抗线粒体抗体(AMA)AMA的靶抗原是线粒体亚结构上几种化学性质已经明确的物质,根据抗原在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上的位置、对胰蛋白酶的敏感性和电泳特性,可将AMA的靶抗原分为九种亚型(AMA M1到M9),不同的靶抗原与不同的疾病相关:

    靶抗原相关疾病阳相率
    M1梅毒(活动期)100%
    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化症、干燥综合征50%
    夏普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5-15%
    血栓、死胎、习惯性流产常见
    M2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滴度)95%
    其他慢性肝病30%
    系统性硬化症7-25%
    M3药物诱导的狼疮100%
    M4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达55%
    M5SL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不常见
    M6药物性肝炎100%
    M7急性心肌炎60%
    心肌炎30%
    M8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高达55%
    M9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M2阴性患者(早期阶段)82%
    -M2阳性患者37-44%
    慢性活动性自身免疫性肝炎10%
    急性和慢性肝炎3%

    AMA是目前正在使用并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标准之一。与PBC相关的AMA靶抗原包括:M2,M4,M8和M9。抗M2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5%,高滴度时特异性达97%。抗M4、M8、和M9抗体在PBC中的阳性率相对很低,抗M4和M8抗体总与抗M2抗体一起出现。现有的数据表明抗M8抗体往往与PBC的活动期相关。抗M9抗体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这时还未产生抗M2抗体。

    抗肝肾微粒体(LKM)抗体:LKM被分为3型:LKM-1,LKM-2和LKM-3。抗LKM-1抗体在AIH-2中的阳性率很低(7%),但是特异性很高,为AIH-2的标志性自身抗体。
    抗心肌抗体(AHA):AHA比较公认的靶抗原为线粒体膜中分离到的腺嘌呤核苷酸易位蛋白(ANT),分子量为31-32kD,另外还有心肌浆球蛋白、线粒体侧链α-酮酸脱氢酶蛋白(BCKD-E2)、心β-肾上腺素能受体蛋白、热休克蛋白-60(HSP-69)等。抗心肌抗体见于心肌炎、特发性扩张性心肌病(IDCM)、风湿热及风湿性心脏病,心梗后综合症、心包切开术后综合征以及重症肌无力等患者。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是临床测定抗心肌抗体的经典筛查方法,对特发性扩张性心脏病的诊断有96%的敏感性及81%的特异性。一些正常人也可检测到此抗体,但通常滴度较低,多数为IgM型,且与抗骨骼肌抗体有交叉反应。
    抗肝细胞膜抗体(LMA):LMA自身抗原为肝细胞膜抗原。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在不同群体的阳性率为:正常人阴性(0%);AIH-1活动期37%-100%;急性病毒性肝炎0%-17%;慢性病毒性乙肝0%-16%;隐匿性肝硬化0%-61%;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0%-42%;酒精性肝病0%-27%;其他肝病0%-4%;非肝性自身免疫病0%-4%。尽管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的疾病特异性较低,但它最常发生于病毒性肝炎及AIH-1,在非肝病的患者中,其发生率较低。因此,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为肝病特异性抗体。
    抗胃壁细胞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的靶抗原为位于胃黏膜壁细胞内的H+/K+ATP酶。此酶是氢转运酶或质子泵,负责胃酸的分泌。胃H+/K+ATP酶由两个亚单位组成,α-亚单位(92kD),β-亚单位(60-90kD)。90%的恶性贫血患者可测到抗胃壁细胞抗体。研究表明,恶性贫血为A型萎缩性胃炎的晚期表现。A型萎缩性胃炎的特征为胃底和胃体的病理损害,包括胃黏膜萎缩、胃黏膜壁细胞和主细胞的选择性丧失以及黏膜下淋巴细胞侵润。贫血是内因子缺乏(内因子为壁细胞所分泌,饮食中维生素B12的吸收需要内因子的协助)的直接结果。抗胃壁细胞抗体还可用于区分A型萎缩性胃炎与其他非特异性组织学胃炎的类型。非特异性组织学胃炎包括B型幽门螺旋菌相关性胃炎及术后反流性胃炎,这些胃炎罕见有抗胃壁细胞抗体。患有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的患者(如Graves病、Hashimotos甲状腺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抗胃壁细胞抗体的发生率在20%-30%。
    抗网硬蛋白抗体:抗网硬蛋白(ARA)抗体分为R1、R2、Rs、R3和R4五种亚型,目前认为ARA-R1与麸质敏感性肠病(CD)紧密相关,其IgA型抗体特异性超过95%,敏感性在59%-95%之间,IgG型也被认为是高特异性的,但敏感度明显比IgA要低(45%-60%) 。其他ARA阳性靶抗原还不是很明确,虽然经常在常规抗体筛查中碰到,但它们没有疾病相关特异性和临床价值。ARA-R1在诊断和监控无麸质饮食的CD患者方面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建议在使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ARA-R1的结果归为阳性前使用ELISA的tTG抗体测定确认一下,这会阻止误诊和进一步的一些损伤性、昂贵的和对患者不合适的检测。
    六、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确认检测(4项):
    含:抗AMA M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PDC-E2):AMA是目前正在使用并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标准之一。与PBC相关的AMA靶抗原包括:M2,M4,M8和M9。抗M2抗体在PBC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达95%,高滴度时特异性达97%。抗M4、M8、和M9抗体在PBC中的阳性率相对很低,抗M4和M8抗体总与抗M2抗体一起出现。现有的数据表明抗M8抗体往往与PBC的活动期相关。抗M9抗体主要出现在疾病的早期阶段,这时还未产生抗M2抗体。靶抗原M2是指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2-OADC)家族的相关成员,包括: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单位(PDC-E2),支链2-氧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单位(BCOADC-E2),2-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E2亚单位(OGDC-E2),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E1a亚单位(PDC E1a)和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结合蛋白(E3BP)。大约90-95%的PBC患者血清可以与PDC-E2反应,提示PDC-E2为PBC最很重要的自身抗原。
    LKM-1(肝肾微粒体):抗LKM-1抗体的靶抗原为细胞色素P450 2D6。抗LKM-1抗体AIH-2的阳性率很低(7%),但是特异性很高,为AIH-2的标志性自身抗体。
    LC-1(肝溶质抗原1):抗LC-1抗体为AIH-2的特异性标志之一,靶抗原为亚胺(代)甲基转移酶-环化脱氢酶,在AIH-2中的阳性率为48%,特异性高达99%,抗LC-1抗体在AIH-2中既可单独出现(30-40%),也可与抗LKM-1抗体等其他自身抗体一起出现(60-70%)。抗LC-1抗体对AIH的特异性高于抗LKM-1抗体,在丙型肝炎中未见阳性报道,抗LC-1抗体可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酶免等方法进行检测。但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如果同时有抗LKM-1抗体阳性,可能会掩盖抗LC-1抗体。因而,出现抗LKM-1抗体的荧光模型时,应同时做抗LKM-1抗体和抗LC-1抗体的确认实验。
    SLA/LP(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是AIH最特异的诊断标志。虽然它的阳性率只有10%-30%,但其阳性预告值几乎为100%。如果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每一个阳性结果基本上可诊断AIH。抗SLA/LP抗体在用以灵长类肝脏为基质的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理想,只能用基于重组抗原的方法(如ELISA等)才能可靠检测。
    七、抗磷脂综合症抗体谱(4项):
    含:抗心磷脂抗体(ACA)是一种以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膜上带负电荷的心磷脂作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是抗磷脂抗体中的一种,也是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的标志性抗体,该抗体与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然流产或宫内死胎等关系密切,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与抗心磷脂抗体相关的临床并发症统称为抗磷脂抗体综合征。该病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动静脉血栓形成、血小板减少、自发性流产、早产或死胎等。ACA的免疫学分型有IgG、IgA和IgM三类,其中以IgG类ACA最具临床意义,IgA型意义最小。有研究认为高浓度的IgG型抗体与血小板减少症高度相关,而高浓度的IgM型抗体与溶血性贫血高度相关。
    ACA是血栓形成的指标之一,研究证实,高水平的ACA是发生心肌梗塞的独立的危险因素。ACA在脑梗塞、心肌梗塞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和67.7%。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迄今为止研究最多的与ACA相关的疾病。ACA抗体在SLE患者中检出率很高,总阳性率可达70%~80%,IgG型可达50%~60%,IgM型可达40%~50%。ACA抗体阳性SLE患者发生血管炎、溶血性贫血、心脏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几率明显高于ACA抗体阴性者,ACA抗体阳性的SLE女性患者因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血栓素增加,更易形成血栓,妊娠时易发生流产。此外,ACA亦可见于其他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干燥综合征)
    自发性流产、死胎和早产患者也经常可以检测到ACA抗体。ACA阳性的孕妇在妊娠早期发生流产机率较高,约28%左右。在妊娠中,后期易发生宫内胎儿死亡,特别是ACA-IgG水平中至高度升高者。
    八、呼吸道病原体组合(8项或11项):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该病四季、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其中80%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是引起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临床表现易被认识,但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却很难明确。通过常规方法大约只能明确46%为获得性肺炎病因,对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只有40%能明确病毒病原。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仍然有超过1/3的病例不能明确病原。因此呼吸道病原体的及时、准确快速检测,对临床的治疗意义重大。
    含:腺病毒(ADV):腺病毒可引起多种临床疾病,世界上6%的呼吸道感染是由腺病毒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的典型症状是咳嗽、鼻塞和咽炎,同时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部分地区显示,腺病毒在婴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谱中的比例达到11.3-3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侵犯上呼吸道的上皮组织,上呼吸道感染70-80%由病毒引起,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主要的病毒之一。部分地区的呼吸道病原体流调显示,RSV的阳性率达到11.58-36%。
    流感病毒(INF): 流感病毒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咽炎、发热、重度不适和普通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在幼儿中还可出现胃痛和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流感主要在寒冷的季节流行,潜伏期为1-5天。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可分为A型、B型、C型。
    副流感病毒(PIV):副流感病毒分布于世界各地,约35%的儿童和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是由副流感病毒所引起的。在严重病例中,可引起假义膜性喉炎。在成人中感染副流感病毒可引起上呼吸道疾病,经常伴有发热。副流感病毒感染可呈地方性流行,特别是在晚秋至第二年春天之间。
    肺炎衣原体(CP):肺炎衣原体为人类呼吸道疾病的重要病原体,有10%的感染性肺炎是由肺炎衣原体所致。肺炎衣原体的感染遍及全世界,在50%的成人中可检出抗肺炎衣原体抗体。肺炎衣原体感染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轻微的呼吸道感染。典型的症状为持续性干咳,也可出现咽喉疼痛、头疼和发热。大约10%的感染者发展成肺炎。
    肺炎支原体(MP): 肺炎支原体主要借助呼吸道的飞沫传染,全年均可发病,以秋冬季节较多,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一般呈散发,也可发生小流行。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非典型肺炎和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人中,检出率可达到19.8%。其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痛、头痛、发热以及食欲减退、恶心等胃肠道症状。
    嗜肺军团菌(LP):嗜肺军团菌又称为退伍军人杆菌。军团菌主要通过气溶胶传播,公共场所及医院中的冷热水系统和空调设备中的加湿器以及漩涡浴室均可成为传染源。嗜肺军团菌性肺炎可在世界范围偶发或流行。军团菌感染可能为散发,医院内感染或社区获得性感染。根据近年来社区获得性散发的军团菌肺炎的研究估计,全国每年约发生17000-23000例病例,由于缺乏有效的诊断手段,会造成在医院或社区不发生军团菌感染的错觉。大多数军团菌感染由血清型1型,6型或麦氏军团菌所引起。
    柯萨奇A是一种常见的致病病原体,多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伴有起病急,流涕、咳嗽、咽痛、发烧,全身不适等症状,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炎。常伴发脑膜炎及肺部损害,儿童感染多见,多表现为手足口病,成人感染约占21.7%。
    柯萨奇B是小RNA病毒,健康人群粪便中可携带此病毒,新生儿和婴儿从粪便中分离到病毒可作为病原学确诊,其他年龄人群只能从体液中分离到CVB才能作为病原学依据,除病毒性心肌炎外,还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腹泻、脑膜炎、新生儿感染等,一般表现为,发热、头痛、出汗、呕吐、胃肠道症状、呼吸道症状等。
    埃可病毒,全世界传播,发病呈流行性或散发性,多在夏秋季流行,传染性较强,有部分病人呈家庭、幼儿园集体机构小流行,埃可病毒感染主要为无症状感染(90%-95%),病毒在肠道进行复制,经淋巴管进入血液,引起循环性感染,并扩散至靶器官,埃可病毒可引起多种疾病,并可累计如下系统和器官:消化系统、脑膜、中枢神经系统、心肌、心包膜、横纹肌、呼吸道和皮肤,3岁以上儿童发病较婴幼儿为多。
    九、抗血小板抗体:
    临床意义: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外周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寿命缩短。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是由于血小板表面包被了自身抗体,而被网状内皮细胞系统破坏所致。儿童ITP表现为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通常发生在病毒感染后。而成人ITP大多数是在常规血液检查中偶然发现而被诊断。
    ITP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多数ITP患者的血小板表面可检测到抗体,称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已成为ITP 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
    自1975年首次测定PAIgG以来,许多学者采用不同方法,证实了ITP增高且与外周血小板数和血小板体内寿命呈负相关,表明PAIgG与血小板破坏密切相关。
    ITP患者的相关抗体的类型有IgG、IgM、IgA,大多数为PAIgG。绝大多数ITP血小板表面相关免疫球蛋白为IgG。高达90%以上的ITP患者存在PAIgG增高。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时,PAIgG正常,表明PAIgG测定对于IT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此外多数报道证实,PAIgG 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PAIgG持续增高的病人对激素治疗敏感。
    因此检测PAIgG的临床意义为:诊断免疫性和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作为监测ITP 病情演变的指标, 作为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的指标,并有助于研究某些血小板减少症的机理。
    十、食入性和吸入性过敏原IgE:
    过敏性疾病已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健康的全球性疾病,世界变态反应组织的调查显示,全世界有超过40%的人存在过敏反应。在中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扩展,过敏性疾病呈直线上升趋势。   
    最常见的过敏反应为一般是指Ⅰ型过敏反应(速发型过敏反应),其主要原理是患者接触过敏原后,产生相当量的特异性IgE,它和过敏原结合后,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例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荨麻疹、流泪、皮炎以及肠胃道过敏症等。
    引起Ⅰ型过反应的过敏原数以千计,常见的过敏原如下:
    吸入性变应原:花粉、柳絮、动物皮毛、皮屑、市内尘土、尘螨、霉菌、细菌等。
    食入性变应原:鱼、虾、牛羊肉、牛奶、鸡蛋、坚果、蘑菇和水果等。
    接触性过敏原:羊毛、染料、化妆品、乳胶手套、装潢材料等。
    注入变应原:昆虫叮咬毒液及某些药物。
    在过敏性疾病诊治中通过过敏原的检测找出过敏原是最重要的,只有明确了患者对哪种物质过敏,才有可能进行病因治疗,才有可能治愈。过敏原检测的方法有很多,主要分为体内检测和体外检测。体内试验就是将过敏原通过皮试或点刺等方法应用于人体,观察人体对过敏原的反应,确定患者是否对这些过敏原过敏,这种方法既痛苦又无法避免,对于高过敏体质患者具有一定生命危险性的问题。而体外试验是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对患者而言使用安全,可避免强烈的皮肤反应。因此,过敏原体外检测方法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免疫印迹法。
    CCD 是“Crossreactive Carbohydrate Determinants(交叉反应性碳水化合物决定子)”的英文缩写 ,CCDs 存在于多种植物性或动物源性的过敏原中。由于结构的相似性导致一些独特的交叉反应出现。典型含CCD结构的过敏原:植物花粉,植物性食物,植物乳胶,昆虫毒液等。
    抗CCD sIgE 阳性的临床提示?

    CCD in profileOther allergens in the profileClinical symptomsexplanations
    CCD 阳性
    只有1个过敏原显示阳性有临床症状此阳性结果为致敏的过敏原
    无临床症状此阳性结果是由CCD引起的,不一定是致敏物
    1个以上阳性有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如有和临床不符的阳性可能是CCD引起的
    无临床症状这些阳性是由CCD引起的
    全部阴性有临床症状致敏的过敏原没有包被在该膜条上
    无临床症状无过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8-3 14:3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云南
    哇塞,喜欢,资料这么全。辛苦版主了。只是要好好学习后才能消化。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7-1 16:51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5-8-3 14: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中国
    “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时,PAIgG正常,表明PAIgG测定对于ITP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我是PAIgG正常,其他检查都好。就是骨髓检(巨核细胞数量中等,功能差),是不是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6 17:00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7-4-11 19:03: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这是我看到最全的一片抗体文章,还想谁整理的?赞一个!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6 17:00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7-4-11 19:03: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
    这是我看到最全的一片抗体文章,还想谁整理的?赞一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7-4-27 11: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青岛
    我小孩两岁半,IGM增高很多,99%。IGG也高,但增高不多,是怎么回事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1-30 18:42
  • 签到天数: 4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7-6-8 04: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湖北武汉
    太专业了,看的不太懂,我收藏了细细理解,谢谢分享!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QQ|提示:任何对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病友,医生言论仅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及免责声明|手机版|小黑屋|联系我们|ITP家园血小板病友之家 ( 京ICP备11014792号-3

    GMT+8, 2024-11-10 01:05 , Processed in 0.065447 second(s), 28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