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病友,享用更多功能,轻松向专家咨询。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本帖最后由 下雨天 于 2015-6-18 08:57 编辑
中医与“血证” 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 邵科钉
一、血 1、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2、生成: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组成。 “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3、功能:(1)营养和滋润作用:“血主濡之”。 (2)血是机体精神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脉和利,精神乃居。” 4、运行: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之间的协调平衡。通过心主血脉、肺助心行血,肝主疏泄而体现出来。固摄由脾统血和肝藏血的功能调节。
二、血症 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渗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一类出血性疾患,统称为血证。 《医林改错》:紫癜、紫印、青记,自古无良方,不知病源也。
三、病因病机 四、治则方药 四、血热妄行 1、急性期,属热毒内伏营血或胃热炽盛,以致化火动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溢出常道,渗出脉外所致。 2、发病急剧,皮肤出现瘀斑瘀点,色紫红,或融合成片,甚至遍布全身。恶寒发热,心烦、口渴、便秘、尿黄。常伴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甚则出现昏迷。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或滑数 3、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4、犀角地黄汤 五、阴虚内热 1、慢性期,属久病伤阴,内热由生,迫血伤络,血溢脉外。 2、起病缓慢,病程长,皮肤瘀斑时轻时重,呈散在分布,色红。或有鼻衄、齿衄,伴头晕耳鸣,身倦乏力,心烦不宁,手足心热,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口渴不欲饮。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 3、滋阴清热,凉血止血 4、六味地黄汤 六、气虚证 1、慢性期及恢复期。证属脾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脉外。 2、头晕疲乏,面色少华。起病缓慢,紫斑色淡红,可散在出现,时隐时现,反复发作。过劳则加重,心悸气短,四肢倦怠,胃纳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3、益气健脾,养血摄血 4、归脾汤 七、气阴两虚 1、病位:脾、肾 2、病机:脾气虚、肾气虚 3、发展:固摄无权、阴虚火旺 4、治则:益气养阴、凉血止血 5、方药:增血汤 6、增血汤: *黄芪、太子参 *鳖甲、山海螺、干芦根 *紫草、茜草 八、饮食指导 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少渣易消化食物为主。避免吃竹笋、鱼刺、肉骨头和偏热及辛酸厚味,醇酒类食物。如羊肉,狗肉,辣椒、肥肉等。体质虚弱,气血两亏者,可服牛奶粥,人参,大枣,山药,木耳,鸡汁,黄芪等。出血不止者,可服木耳,柿饼,芥菜,荷叶等粥。 1、食疗方1:生花生米(脾胃虚弱者亦服熟花生米) 配方:生花生米(连衣)60克 用法:每日分3次嚼食 功效:凉血止血。使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 2、食疗方2:藕节汤 配方;藕节30克,柿饼30克,荠菜花15克,蜂蜜10克 制作:前3物加水800ml煮佛20分钟,取汁,加蜂蜜。 用法:每日一剂。 功效:凉血止血。使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 3、食疗方3:红枣猪肉汤 配方:红枣30克,鲜猪皮100克 制作:上两样加水800ml,煮至稀烂。 用法:每日分两次服食 功效:补气养血。适用于气血亏虚之出血。 |